理性看待银行利润增速下滑 银行单位资产盈利能力降低
当前,理性利润商业银行利润增速下滑引发了诸多争议。看待上半年,银行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2.6%,增速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4.5个百分点;今年一季度,下滑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1.3%,理性利润增速同比下降6.1个百分点,看待净息差同比下降0.23个百分点,银行单位资产盈利能力降低,增速利润增长主要靠“以量补价”。下滑
银行利润增速下滑,理性利润主因是看待存贷利差收窄、息差收窄。银行去年以来,增速5年期以上LPR已实际累计下行45个基点,下滑有力推动了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、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和回升向好。今年1月至7月,企业贷款利率为3.94%,同比下降0.35个百分点。贷款利率持续下降的同时,尽管存款利率也有所下调,但二者的调降幅度并不一致,这造成存贷利差进一步收窄,银行的利润增速有所下滑。
银行尤其是国有大行,为实体经济让利无可争议,银行利润增速下滑也符合客观规律。服务实体经济是银行的天职,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。银行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,当面临经济周期波动时,当国内需求不足时,当企业的生产经营遭遇困难时,若银行一味保持高贷款利率、高利润增速,“涸泽而渔”的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。
银行利润增速下滑的幅度也不是越大越好,对此要有理性认知。有声音认为,“银行利润增速下滑,无非就是少赚点钱”。但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角度看,银行利润增速变化的背后,又事关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、防范化解风险的空间与能力。
银行利润主要有三方面用途:补充资本金、化解风险、向股东分红。从资本金补充来看,根据监管规则,银行发放贷款受资本金约束,即“有多少本钱、干多大的事”。因此,银行若要保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,资本充足率必须满足一定标准。补充资本金有两个渠道,一是内源性补充,用利润补充资本金;二是外源性补充,发行股票补充资本金。当前,外源性补充渠道相对狭窄,内源性补充是主渠道。2018年至2022年,在六大国有银行的累计净利润中,约三分之二被用于补充自身的核心一级资本。从化解风险的角度看,银行既要用利润来核销坏账,也要未雨绸缪,从利润中拿出一部分钱作为“对冲坏账的准备资金”。
不论是银行发放贷款、服务实体经济还是防范化解风险,都需要一定的利润作为支撑。中国人民银行、国家金融监管总局、中国证监会日前联合召开的会议强调,金融支持实体经济,不仅力度要够、节奏要稳、结构要优,价格也要可持续。
因此,既不应质疑银行为实体经济减费让利的合理性,也不宜无视银行利润增速大幅下滑所隐藏的风险。接下来,政策引导、市场机制调节要协同配合,用好政策空间、找准发力方向。一方面,银行要算长远账,为实体经济减费让利,坚持服务“质价相符”,杜绝乱收费。另一方面,要发挥好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重要作用,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,发挥好金融在促消费、稳投资、扩内需中的积极作用。(本文来源:经济日报 作者:郭子源)
标签:银行责任编辑:陈子汉 陈子汉相关阅读
- 清晨突发地震!震感强烈!救援人员已赶往震中!
- 携程遭第一大股东抛空股票 称获利退出是正常行为
- 互联网金融进入井喷阶段
- 国际油价惨跌继续!周二重挫4.2%跌破48美元
- 沪指午后震荡回落跌0.14% 通信设备板块走强
- 租房提取公积金条件放宽 提示:或影响买房贷款
- 苹果谷歌因限制员工跳槽面临上亿美元赔偿
- 微信商业化野心初现 近9成网友不接受朋友圈广告
- 上海乐高乐园要来了:6月试运行,7月正式开园,5月7日乐园年卡开售
- 中国内地新首富:李河君1600亿元击败马云王健林
- 苹果谷歌因限制员工跳槽面临上亿美元赔偿
- 养老金并轨具体措施仍需讨论 部分机关职工难接受
- 深圳多举措支持“新三样”扩大出口
- 工商总局副局长谈抽检网购商品:不惹事也不怕事
- 2014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3.8% 创逾十年来新低
- 油价迎“十一连跌”:下调幅度继续拉宽
- 中消协发布《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(2023)》:新型消费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供给仍显不足
- 沪指暴涨逾百点 石化双雄时隔一个月再度涨停
- 上海“畅购一卡通”内幕调查:关联公司集体“蒸发”
- 阿里年终奖揭秘:实领工资并不多 奖励股票价值大